維基百科說:

股票(英語:stock share)是一種有價證券,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發給投資者作為公司資本部分所有權的憑證,成為股東以此獲得股息(股利),並分享公司成長或交易市場波動帶來的利潤;但也要共同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。

這段話點出了股票的獲利來源:股息,公司成長,最後則是交易市場波動

boglechart.gif  

上圖是一張過去25年以及過去100年,美國股市的報酬統計,報酬來源也是講這三種,
1.股息(殖利率)
2.公司成長(盈餘成長)
3.交易市場波動(本益比.股價)

從這張圖中,三種的比重那些比較多?
而你又該看重哪些? 其實這決定你的操作方法!

 

長期投資的情況下,本益比總是只有一時...

沒有低買高賣的驚人本事,很多人都是一場空。

50年前就是這樣,2016年還是這樣。

 

另外兩種呢?
殖利率與盈餘成長,可都是貨真價實的。
但是該怎樣確實掌握這兩樣收益呢?

股利能再投入就是一種簡單的複利想法。以股利來購入更多持股,你就有更多的股利收益。

更深一層的想,一家公司,要能有效運用盈餘,來創造出更多盈餘,才是過去100年來,最大的股市報酬源頭。

藉由長期持有股票,該有的股東權利。

當一家公司的股本/發行股票/資本額,隨著營收的需求要增加時。

通過公司增資.股票分割,盈餘轉增資,配股配息,股利再投入等行為。我們讓持股也持續變大。

當公司的資本額由10億變成100億時。

同樣是EPS 1元,盈餘金額可是加大很多。
能掌握住,你才有盈餘成長這一塊.
(重點還是你的持股數要跟隨著成長...)

但是,長期只是持有幾家公司的股票.
要賺盈餘增加是有風險的。
尤其當你是打算長期投資幾十年...

在1993年出現了追縱指數的投資工具。
這是一種以賺取市場報酬為主的投資方法。
其實就是鎖定,盈餘增長與殖利率這兩塊收益。

只要持有指數ETF,
就可以拿到整體市場的盈餘成長與殖利率表現。
其過程簡化成:
1.以市場的平均報酬為目標.
2.持續的設法增大持股數.
3.換取確實拿到盈餘成長與殖利率.

而白話點就是:
1.你該長期投資,本金要持續投入
2.股息要再投入
3.當你持股數有效增加後,就拿到盈餘成長跟殖利率的好處了

以這樣的想法出發,並且開始注意資產配置.
最後自然就會傾向佈局全世界各區域ETF的思維.
一切都是這麼自然的發展..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企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