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前在這篇文章(養老500 零股-精打細算手續費 )的結尾有提到:

之前都是每月定期定額投資3000元,現在改成每季投資3000x3 = 9000元.

為了節省手續費的費用比,因此建議拉長交易的頻率.

但是,這邊並沒有例證來說明,這樣的改動是否有其他影響.

例如:由每月改成每季交易,是否對於報酬率會有影響?

 

為了讓這樣的對策更加有說服力,

今天,我就實際使用真實的資料來跑看看結果!

 

先說明一下我的驗證條件.

1.選擇0050 ETF作為我的投資標的,不計入除權息再投入的情況.

2.交易期間為 2005/1月~2015/6月

3.定期定額的頻率為 <每月><每季><每半年>,

4.投資金額每月5000元,所以<每季>的投資金額或是5000x3 = 15000

   每半年則是5000x6 = 30000.

5.每種投資頻率買進點都是固定的,並使用交易日的收盤價來計算.

   <每月>都是買在每月的第一個交易日

   <每季>則買在每年1/4/7/10月的第一個交易日

   <每半年>則買在每年1/7月的第一個交易日

於是我就得到以下的交易資料:

<每半年>的買入股數紀錄:

h1.jpg  

<每季>的買入股數紀錄:

q1-vert.jpg  

<每月>的買入股數紀錄:

m1.jpg

m2.jpg

m3.jpg  

m4.jpg  

m5.jpg

m6.jpg

m7.jpg  

為了方便大家比較,我計算出總持股數,持股成本,還有手續費.

every_h.jpg

every_q.jpg

every_m.jpg

很容易的可以發現,持股數的差異不多,最多持股11795與最少持股11647,才相差148股..

而持股成本差不多,為54.09 - 53.41 = 0.68 ,只相差1.27%.

因此看來,這三種投資頻率其實沒有差多少...

只要投資的時間夠長,交易的次數夠多,而選擇的投資工具夠正確(分散性與追蹤市場報酬良好)

交易頻率是沒有絕對影響的...

個人覺得,

其實我們應該要減少交易的頻率,這樣才不會受市場波動影響投資心情.

如果每月都要進場一次,那交易日的前幾天或是後幾天,就會特別在乎價格走勢.

而如果改成更長的投資週期,並且藉此訓練自己忽視短期價格的波動,

並且採用正確的投資工具,例如使用指數化ETF,

我們是不用這樣在乎短期的價格走勢的!

 

不過,,這邊還是有一點點小差異,就是買進的手續費,

如果<每月>定期定額的金額太低,因為交易次數較高,

實際收取的總費用,會明顯高於其他兩種.

<每月>定期定額手續費總額為1512元

每月買進5000元,會受單筆最低20元限制的影響.

在電子下單折扣6折的條件下,20x0.6=12元

有126筆交易,126x12 = 1512元

<每季>定期定額手續費總額為504元

每季買進15000元,手續費為 15000x0.1425% = 21元(四捨五入)

在電子下單折扣6折的條件下,21x0.6=12元(四捨五入)

有42筆交易,126x12 = 504元

<每半年>定期定額手續費總額為525元

每半年買進30000元,手續費為 30000x0.1425% = 42元(四捨五入)

在電子下單折扣6折的條件下,42x0.6=25元(四捨五入)

有21筆交易,21x25 = 525元

 


在我作完這樣的統計資料後,

最後我選擇的是 <每季>的方式投入資金,因為手續費問題可以有效改善.

身上也不會持有太多現金而想亂花....

同時我也設定每季的第一個交易日進行交易,

因為想要<預測價格走勢>是不可能的,只要固定時間投資,報酬率的差異不大

相關資料可以參考這篇(養老500 零股-不看股價直接買! )

不需要花很多精神在研究股市走勢(因為研究了也不會有多少用處),

如果投資的是個股,因為有下市的風險,所以使用此方法有其風險...

因為必須長期投資才能產生這樣的效果(本文章的投資期間超過10年)

這樣的投資方式,最適合用在指數型ETF上...

而最好的投資ETF方式,當然是投資全世界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包子企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